科学研究
 

彭曼曼 韩文霆(通讯作者)《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中科院一区TOP期刊

          发布日期:2021-07-02     浏览次数:

     

     2021年6月1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韩文霆研究员在在农林科学类期刊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了题为“Diurnal and seasonal CO2 exchange and yield of maize cropland under different irrigation treatments in semiarid Inner Mongolia”的研究论文。机电学院彭曼曼为第一作者,韩文霆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为第一单位。

     农业生态系统碳交换对农业生产与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保证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受测量方法的影响,玉米碳通量的研究几乎都在区域尺度,而冠层尺度的研究很少。本研究基于课题组研发的箱法系统,以干旱地区玉米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测量了其昼夜的碳交换情况。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下,玉米产量和碳排放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系统净交换量(NEE)在白天呈现出“V”型变化,在夜间逐渐较小。在LV期,重度胁迫减少了碳排放,但是也显著降低了作物的增长率。在R期,充分灌溉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而且显著提高了作物增长率。在M期,轻度胁迫减少了碳排放,但是与充分灌溉相比,作物增长率减少的不显著。与整个生育期进行充分灌溉相比,在R期进行充分灌溉,在LV和M期进行轻度胁迫的灌溉制度,能够提高玉米的碳汇能力以及光利用效率,而且收获指数降低的不显著。然而在R期水分亏缺或在LA和M期严重水分胁迫则显著降低了玉米的收获指数。因此,在R期进行充分灌溉,在LV和M期进行轻度胁迫是最佳的灌溉方式,该制度能够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同时保证玉米的产量。

image.png

图1箱法采集玉米和土壤碳通量的示意图

image.png

图2 玉米生态系统NEE的日变化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gwat.2021.107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