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机电学院精心挑选35支实践团队赴陕西渭南、山西太原、河北张家口、山东济宁、辽宁沈阳、云南昆明等地开展“‘返乡反哺’我先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探索五育并举的实践育人模式。
开展“红色”行动,促德育增效。一是实地寻访,在历史古迹中触摸红色之源。学院组建12支“喜迎建团百年”红色寻访团队,在疫情防控允许下前往会宁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潍坊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通过观看纪念馆内的老照片和红军遗物,重回历史发生时的真实场景,触摸党史上那些生动而震撼人心的瞬间,于学思践悟中传承红色基因。二是以史为鉴,在主题学习中串联历史脉络。全体寒假实践团通过线上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决议》内涵,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青春奋进力量。各实践团成员积极响应,通过手写、绘画、视频等形式记录学习感想,切实从学习中提升自己。三是重温经典,在文字回忆中感悟伟大历程。学院寒假实践团通过网络支部开展了为期10天的线上“读书接龙”活动,各位队员围绕红色读物提供读书资料,在网络团支部分享读书感想两百余条,活动效果显著。
开展“观察”行动,促智育增效。学院组建6支“喜迎二十大”青年观察团,围绕“产业兴旺+帮扶指导”开展一系列专题调研,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西农智慧”。一是服务产业兴旺,献策新型经营主体。“青年观察团”前往“高标准现代化冬枣基地”考察,以了解冬枣产业、项目与基地发展现状与突出问题,并献计献策,助力冬枣“产业+项目+基地”腾飞发展。二是服务生活富裕,开展“点对点”帮扶指导。“青年观察团”通过走访家乡当地脱贫户,了解其收入现状及变化,增收渠道来源,脱贫产业、项目、基地发展状况等,针对部分农户开展“点对点”帮扶指导,助力村民“多元”增收致富。三是服务治理有效,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青年观察团”跨专业组队,深入家乡所在地的乡村,了解当地村干部基层管理与治理现状、成效与困境,并提出相应建议。
开展“冬奥”行动,促体育增效。一是组建“冬梦之约”社会实践队,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赴张家口市进行了冬奥会宣传调查活动。实践团收集问题制成调查问卷并进行线上发放,针对调查结果,团队以“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为主题,有针对性的对中小学生以及中老人进行北京冬奥会的相关宣传。二是开展“东奥知识知多少”线上主题学习活动。活动以了解北京冬奥会的相关内容为切入点,组织观看系列栏目《冬奥百问》,邀请运动健儿与广大学生讨论寒假体育锻炼方式,并帮助学生制定“量身定制”的“每天运动1小时”方案,引导学生每天保持健康自律的生活习惯。三是举办“喜迎冬奥,强身健体”体育实践活动。活动由学生会体育部组织,带动同学们进行居家运动及线上打卡,通过21天健身打卡、云上运动会、塑形健身房等多项活动,带动100余人次参与其中,运动总时长超2000小时,通过强身健体为新年添上“冬奥味”。
开展“向美”行动,促美育增效。学院组建“智绘成长,向美而生”美育实践团,赴山西太原进行爱心支教和美育推广活动。一是开展“手拉手同成长”爱心支教活动,组织村里的留守儿童开展心理帮扶、知识拓展等课程,同时为小朋友进行课业辅导,让山村里的学生在学习、体验活动中认识自我。二是开展“向美而生,向善而行”美育推广活动,以美育推广为主要实践内容,结合时代主旋律和爱国主义精神,开展“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社会之美”三个模块的审美课程,以绘画、书法、手工等形式,传播美育知识。三是开展“不忘初心,情暖家乡”文化下乡活动,通过写春联、送祝福的方式,为乡亲们送去温馨的祝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四是开展“看光影变迁,悟幸福生活”走访调研活动,走访村民、村委会、镇政府,调查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情况及孤寡老人物质、精神生活情况,形成调研报告2份、摄影作品14幅及绘画创作5幅,以实际行动助力精准扶贫,强化责任担当。
开展“志愿”行动,促劳育增效。学院鼓励返乡学生协助属地做好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1901班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党员刘姝楠主动参加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社区疫情防控,检查社区出入人员的体温是否正常并进行详细登记、劝阻非社区人员进入,与其他工作人员一道在基层一线构筑阻断新冠肺炎病毒传播的坚强防线,展现了西农学子奉献担当的青春风采。机械2111团员王延瑜挺身而出、积极响应、踊跃参与,主动报名承担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滨湖派出所疫情电话随访工作,所在小组35天电话回访近三千省外流入流出人员,扛起了同心战“疫”的青春战旗。电信2001班团员张佳旭化身天津市知香园社区“加强针接种志愿者”,协助社区开展加强针疫苗接种者引导、填写接种申请表、接种信息录入、接种秩序维持、接种留观查验等志愿服务工作,与工作人员众志成城,筑起了疫情防控安全屏障。寒假期间,学院共计10支团队、30人次依托志愿服务让青春之花在疫情防控需要的地方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