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机制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中国种,中国心”主题政治理论学习

作者:李明月 彭瑞龙           发布日期:2022-11-02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党员“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情怀,10月26日晚19点,机制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在机电学院9331党团活动室开展了以“中国种,中国心”为主题的政治理论学习,支部全体成员参加此次学习,会议由杨屹立同志主持。

5a70678e806f4ec08e9057f082d18957.jpg

日夜耕作的老农民,特殊工作的科学家。在我国的科研工作者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员,他们如同田地上的农民耕作其间,他们是我国育种工作的重要人员。杨屹立同志以我校农业育种研究工作为引,向我们讲解了三位不同领域的育种科学家的故事。

第一位是从事水稻育种工作的谢华安院士,他曾表示“就是因为曾经感受过饿的滋味,因此我毕生的奋斗目标就是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不仅要吃饱饭,更要吃好饭,吃出健康”,经过一年又一年的坚守初心,他培育出了“明恢63”等系列恢复系杂交水稻品种和“汕优63”等杂交稻品种。第二位是从事小麦育种工作的许为钢院士,他表示“小麦育种要在高产优质的基础上,把节水、抗病虫害等绿色因素结合进去,把握好新技术”,秉承信念,他相继培育出郑麦9023、郑麦7698和郑麦1860等优秀的小麦品种。第三位是从事大豆育种的盖钧镒院士,他表示“做一行爱一行,从来没有想过去研究别的作物”,60多年的时间,他走遍了中国的每一片大豆产区,86岁高龄的他如今仍然奋斗在科研第一线。三位育种科学家的实际行动带给了我们对于“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更深刻的思考。

张敏同志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我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粮食安全是关乎国家总体安全的大事,必须要足够重视。我们熟知的袁隆平到谢华安、许为钢和盖钧镒,都为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付出心血。我们要多多了解和学习这些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们的家国意识,提高自身修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种子是农业科学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我们应该立足专业领域,关注农业发展,真正做到知农爱农强农兴农,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编辑:李明月     终审:刘小峰